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巧遇__學會用相機記錄身邊一瞬間的發現(4/4)

巧遇__學會用相機記錄身邊一瞬間的發現(3/4)

巧遇__學會用相機記錄身邊一瞬間的發現(2/4)

巧遇__學會用相機記錄身邊一瞬間的發現(1/4)

[初階班]蝴蝶的生態之美心得報告-吳文德老師

雖然這次因學校的園遊會而只有考試,沒有上課,但回家聽了上課的錄音後,才猛然發現:原來看似構造簡單的蝴蝶有那麼多秘密。
令人激賞的蝴蝶擺動著佈滿魚鱗狀鱗片的翅膀,翩翩起舞,有如花仙子一般穿梭在五彩繽紛的花草中,在花草的襯托下,景象美不勝收,令人目不睱給。由於牠外表華麗,有許多人想成為牠的親戚呢!其實,牠真的有個親戚是「蛾」。牠們長的非常像,那要如何分辨牠們呢?為此,我做了一份蝴蝶及蛾的整理:
蝴蝶
1. 有六支腳
2. 全身可分為頭、胸及腹
3. 頭有觸角(棍棒狀)、眼睛(複眼)及嘴(口器)的感覺器官
4. 胸有翅膀、腳的運動器官
5. 腹有產卵管、尾毛的排泄器官
6. 胸分為前、中及後胸
7. 翅膀長在中、後胸(中胸長前翅、後胸長後翅)
8. 三對腳分別長在前、中及後胸
9. 翅膀成膜質,有明顯翅脈脈紋
10. 口器長在頭部下方,可伸直也可捲曲
11. 成長階段分為卵、幼蟲、蛹、成蟲
12. 交換氣體的呼吸器長在腹部十個體節中的二到八節
13. 視力對人類而言是弱視
14. 休息時,翅膀是合起來的

1. 有六支腳
2. 全身可分為頭、胸及腹
3. 頭有觸角(羽毛狀)、眼睛(複眼)及嘴(口器)的感覺器官
4. 胸有翅膀、腳的運動器官
5. 腹有產卵管、尾毛的排泄器官
6. 成長階段分為卵、幼蟲、蛹、成蟲
7. 胸分為前、中及後胸
8. 三對腳分別長在前、中及後胸
9. 視力對人類而言是弱視
10. 休息時,翅膀是張開的
相同處:
1. 有六支腳
2. 全身可分為頭、胸及腹
3. 頭有觸角、眼睛(複眼)及嘴(口器)的感覺器官
4. 胸有翅膀、腳的運動器官
5. 腹有產卵管、尾毛的排泄器官
6. 成長階段分為卵、幼蟲、蛹、成蟲
7. 胸分為前、中及後胸
8. 對人類而言是弱視
不相同處:
1. 觸角:蝴蝶呈棍棒狀(面積小) 蛾觸角呈羽毛狀(面積大)
2. 翅膀:蝴蝶休息時,翅膀是合起來的 蛾休息時,翅膀是張開的
由上表可發現蝴蝶與蛾極為相似,但還是有些微差異,雖然差異很小,為什麼牠們在許多人心中差異那麼大呢?原因就是外表。牠們的外表在一般人眼裡差異很大,一般人總覺得蛾很醜,蝴蝶很漂亮,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蛾也有長得漂亮的種類呀!像錨紋蛾就是其中之一。
平時的我,無論是經過公園、花圃、荷花池…等有蝴蝶的地方,從來不會蹲下來,好好的觀察蝴蝶,總覺得:蝴蝶有什麼好看的?不是很常見嗎?為什麼要刻意去看呢?現在我才領悟;在你我的生活中,處處都是自然,只要深入研究,它可以超乎你的想像!
上課錄音筆記:
※ 高雄美濃黃蝶翠谷的土地公廟上有蝴蝶,因為那裡蝴蝶很多,其中淡黃蝶最多。
※ 錨紋蛾可在較深暗的森林步道上看到,翅膀是黃色的,看起來一塊一塊的,觸角呈棍棒狀,屬於蛾類。
※ 醜、美、長、短不可用來研究,應要具體說明,不要比較,也不可抽象。
※ 到北門、新竹…等桃竹苗地區可見國寶蝶。
※ 觸腳最前端稱為先端。
※ 蛾的觸角呈羽毛狀面積大,蝴蝶的觸角呈棍棒狀面積小。
※ 蝴蝶及蛾的視力對人類而言是弱視,但對光影很敏感。
※ 台灣的蝴蝶約有370種。
※ 科學有很多不確定性。
※ 大部分蝴蝶產卵會分散,但有例外。
※ 不光滑的卵若有凸起,同一個物種,凸起的痕跡會一樣大、多。
※ 卵上若有毛或陵線是餵了增加摩擦力;刺可使它更融入植物。
※ 蝴蝶中的夾蝶卵的形較多,鳳蝶及蛇目蝶的基本形是「圓形」;粉蝶的基本形是「子彈形」。
※ 軟寄生蜂幼蟲身上的毛可防禦。
※ 黃臉夾蝶頭及胸是黃色的。
※ 石強蝶的卵長在榕樹上,石強蝶與原氏紫斑蝶都吃榕樹,但原氏紫斑蝶較少,石強蝶較多。
※ 一般蝴蝶的卵最大只有0.1、0.2公分。
※ 光學放大鏡是用USB插在電腦上,放在卵上,用電腦看,約2000至8000元。
※ 野薑花的花包上有幼蟲向蛆的白波紋小飛蝶的幼蟲。
※ 小飛蝶的卵期約4至5天;鳳蝶科約7天。
※ 精孔是吸收精子的孔。

[初階班]20120428昆蟲的祕密花園心得報告-施宏明老師

上課前,我先預習了上課的主題。雖然只有看標題,總覺得以前就學過了!上完課才發現:原來昆蟲那麼奇妙,這節課讓我再認識我所不知道的昆蟲秘密。
辨識昆蟲主要特徵:就是有「六隻腳」也稱「六足」,大於六或小於六就不是,像如果要穿鞋會很麻煩的蜈蚣就不是。介紹昆蟲的身體,我想起卡通片中的黃黑相間的小蜜蜂,就很方便我們認識昆蟲身體。先把「節肢動物」的昆蟲,小蜜蜂的身體分成三節介紹:
1、頭:有能『感覺』的2支鬚「觸角」、「眼睛」、嘴「口器」
2、胸:有能『運動』的「翅膀」、「腳」
3、腹:大大的屁股有「產卵管」、「尾毛」及「排泄器官」
昆蟲一生從小到大的型態變化稱「變態」分為:
「不變」、「變」,變又分變的「完全」及「不完全」。
1、不變態:幼蟲又稱「仔蟲」與成蟲型體相似,只有大小變化,有
「衣魚」。
2、完全變態:從小到大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幼蟲及成蟲型體
差異很大,有「蝴蝶」、「瓢蟲」、「螢火蟲」。
3、不完全變態:從小到大分為卵、幼蟲、成蟲。幼蟲又稱「若蟲」
與成蟲型體相似,有「蝗蟲」、「蟋蟀」。
※ 「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差一個「蛹」的變化
昆蟲喜歡吃甚麼就是「食性」,分為:
1、肉食性:以動物、血液為食(螳螂、瓢蟲、蚊子)
2、植食性:以植物根、莖、葉、花、果為食(蝗蟲、蟬、天牛、蝴
蝶)
3、雜食性:什麼都吃(蟑螂、螞蟻、蟋蟀、螽斯)
4、腐食性:以屍體、排泄物為食(糞金龜、埋葬蟲)
昆蟲自禦方式分為:
1、行動自保:跳、踢、蹬、跑、飛及跳(蟑螂、螞蟻、蝗蟲、蜻蜓)
2、偽裝:融入自然(竹節蟲、枯葉蝶、尺護蛾幼蟲)
3、擁毒:以螫針、體內的毒素或身上的細刺(虎頭蜂、斑蝶幼蟲、
刺蛾幼蟲)
4、以色避敵:警戒色及保護色
上課時老師補充小知識:
※ 甲蟲:翅膀長在中、後胸
※ 鳳蝶:幼蟲像鳥屎
※ 步行蟲:摸牠會被燙傷(擁毒)
※ 螽斯(紡織娘):會叫是公的,有產卵管是母的
※ 竹節蟲:母胖像樹枝,公細像竹子
※ 螢火蟲:要觀察牠,要用手當作葉子,讓牠躲在葉子下面休息
※ 昆蟲:都有觸角,如果沒有就是退化
※ 蠍子、蜘蛛:親戚 ; 螞蟻、蜜蜂、虎頭蜂:親戚
※ 食蚜蟲:雙翅目
※ 蝗蟲=蚱蜢(害蟲)
※ 奇葉螳螂:愛倒吊
※ 毛毛蟲:口器是咀嚼式
※ 水蠆:是半行變態(稚蟲),不完全變態的一種
※ 昆蟲:紅、黑、黃表示危險
※ 胡蜂:眼睛少一角,為了長觸角
※ 鍬形蟲:具驅光性
現在的人為環境污染,很容易改變昆蟲的棲地環境,都市看不見螢火蟲,郊區也不太容易找到他的蹤跡,昨天還有新聞報導有人在日月潭為了看螢火蟲,懶的走路,把車開到棲地,還開大燈,更可惡的是,還有好幾輛。真是不尊重自然,如果我是螢火蟲,我就關燈下班回家休息。

[初階班]20120421台灣低海拔生物資源心得報告-林玉琴老師

在林玉秀老師上課時,我才驚覺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原來那麼強,像:木麻黃、濱排草、馬鞍藤、榕樹、濱剪刀股、濱刺麥、海檬果、水丁香……,像:濱剪刀股為克服濱海環境,會「儘量減少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將根莖埋在沙中,而將花及葉留在地面;粉綠虎尾藻為行光合作用,會「將根部或極少部份生長在水中」,莖葉挺在水面上……。
濕地就像地球的腎,能淨化水質,它分為內陸天然溼地、內陸淡水人工濕地及沿海濕地。內陸天然溼地有河流、湖泊、沼澤、低窪積水處及廢河道,那裡長著許多親水環境的植物;內陸淡水人工濕地有埤塘、漁塭、稻田、菱角田及荷花田,由於食物來源豐富或種了水生植物,所以成為親水性動物躲避及繁殖的場所;沿海濕地主要指河海交界處,這裡有著名的紅樹林植物:水筆仔是紅樹科的常綠喬木,紅樹林的環境是潮濕缺氧且鹽分高的水澤軟泥土,不適合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所以水筆仔發展出「胎生現象」,就是果實在母株漸漸長成幼苗,抽長成筆狀,到第二年春天,成紅褐色的胎生幼苗才從母株上掉落。紅樹林群生於河口附近,能保護海岸及河川出海口,也助於防洪,在紅樹林裡常可見到招潮蟹、彈塗魚、和尚蟹……,也是海濱鳥類的棲息地。
大自然有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型態,就像木麻黃能在濱海不利植物生長的地方生長,成為防風林,保護內陸不受強勁的海風吹襲;水筆仔能在潮濕缺氧,鹽分高沿海濕地生長,保護海岸及河川出海口,有助防洪,形成溼地環境的棲地,提供候鳥遷徙時休息的場地。最後我了解到,一但破壞了自然環境,就會影響生物的生存;破壞了生物的生存,也會影響自然環境,最後都會影響我們人類,所以我們不能破壞自然,既幫助了那些生物,也幫助了我們自己有個健康的環境。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初階班]20120414雲端服務的生態知識管理心得報告

幾個禮拜前,老師還在指導我做專題研究時,老師曾解說「雲端」的概念,我只是略懂一二。但現在真正了解它後,才發現它原來那麼好用,因為只要有網路,就能有各種概念、技術及服務,而且還能事半功倍的學習。
原來現代先進的科技不只能隨時學習及使用美工、文書軟體和處理影音筆記與朋友的資料互動,也能將瞬間的美麗及感動永久保存呢!每當我看到相機,總會好奇的拿起來玩一玩、按一按,現在才發現這樣不但無法確保它的穩定度及壽命,也無法拍出好照片留下紀錄。
上完了這堂課,我學到如何於回響中插入超連結,只要打出<a href="http://網址">要連結的文字</a>就行了。也讓我發現科技雖然方便,但一定要好好學習使用方法,這不僅能善加利用它,也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