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初階班]20120421台灣低海拔生物資源心得報告-林玉琴老師

在林玉秀老師上課時,我才驚覺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原來那麼強,像:木麻黃、濱排草、馬鞍藤、榕樹、濱剪刀股、濱刺麥、海檬果、水丁香……,像:濱剪刀股為克服濱海環境,會「儘量減少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將根莖埋在沙中,而將花及葉留在地面;粉綠虎尾藻為行光合作用,會「將根部或極少部份生長在水中」,莖葉挺在水面上……。
濕地就像地球的腎,能淨化水質,它分為內陸天然溼地、內陸淡水人工濕地及沿海濕地。內陸天然溼地有河流、湖泊、沼澤、低窪積水處及廢河道,那裡長著許多親水環境的植物;內陸淡水人工濕地有埤塘、漁塭、稻田、菱角田及荷花田,由於食物來源豐富或種了水生植物,所以成為親水性動物躲避及繁殖的場所;沿海濕地主要指河海交界處,這裡有著名的紅樹林植物:水筆仔是紅樹科的常綠喬木,紅樹林的環境是潮濕缺氧且鹽分高的水澤軟泥土,不適合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所以水筆仔發展出「胎生現象」,就是果實在母株漸漸長成幼苗,抽長成筆狀,到第二年春天,成紅褐色的胎生幼苗才從母株上掉落。紅樹林群生於河口附近,能保護海岸及河川出海口,也助於防洪,在紅樹林裡常可見到招潮蟹、彈塗魚、和尚蟹……,也是海濱鳥類的棲息地。
大自然有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型態,就像木麻黃能在濱海不利植物生長的地方生長,成為防風林,保護內陸不受強勁的海風吹襲;水筆仔能在潮濕缺氧,鹽分高沿海濕地生長,保護海岸及河川出海口,有助防洪,形成溼地環境的棲地,提供候鳥遷徙時休息的場地。最後我了解到,一但破壞了自然環境,就會影響生物的生存;破壞了生物的生存,也會影響自然環境,最後都會影響我們人類,所以我們不能破壞自然,既幫助了那些生物,也幫助了我們自己有個健康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